《承德围棋故事》全文阅读

第二十章、漫说围棋(1)(2/2)

作者:麻烦大了

一位有名字的专业棋手,弈秋。

    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

    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中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

    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

    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

    这与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围棋定制。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

    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

    由19道棋盘代替了过去的17道棋盘,从此19道棋盘成为主流。

    而随着隋帝国对外的政策,高句丽、新罗、百济把围棋带到了朝鲜半岛,遣隋使把围棋带到了日本国。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

    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

    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

    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