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现代化》全文阅读

第六十四章 无线电电报机(2/2)

作者:青峰竹叶


    “国师这电报机有没有距离限制?”

    ……

    文申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原本“嗡嗡”的大堂顿时安静下来,众人全都看向文申。文申笑道:“这东西单独是不能使用的,而且这电报机制作复杂暂不出售。电报机将作为钱庄间沟通的工具,以后每个县的钱庄设置一个电报机。”

    “钱庄?我怎么不知道?”兖州煤矿东家黄世仁一脸不惑地问道。旁边的布店李掌柜有些得意地笑道:“前些日子,我们一些掌柜入了国师钱庄的股,负责在各地开设钱庄,当现在大约开了四十多家分钱庄了。”

    黄世仁一脸阴沉地看着李掌柜,一言不发。文申对此视而不见,笑道:“各位在各地都有买卖,如果需要传信可以到各地的大宋钱庄发电报,届时一定优惠。”

    ……

    接下来的一个月,文申留下十几名技术精练的电报员教授新学员,其他的都陆陆续续地派到各地钱庄。

    每个钱庄在文申这里领取代金券的时候,必须支付代金券面值一半的银子。同时,文申要求刘德华仔细记录每笔兑换情况,并录入到电脑里面。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写出,刘德华等人已经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并且利用汉语拼音进行输入。

    文申兑换了大量的银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三个炼铁高炉,两个炼钢平炉正在建设,而机械厂生产了一批利用蒸汽机驱动的轧钢设备,加快了钢锭处理的速度。

    整个沂州就像一个大工地,天天都有新的工厂开工,新的店铺开张,新的建筑出现。每天都又大量的淘金者举家来到沂州,围绕沂州建起一圈棚户区,把沂州城的面积直接扩大了一倍有余。

    六月底的一天,闲下来的文申在王秀和张柏芝两人的陪同下,走在堪比后世南京步行街的沂州大街上。大街两边的小商小贩拿着土喇叭叫喊着:

    “肥皂便宜了,五分一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上好钢刀便宜了,不要10元,也不要5元,只要1元,对,你没听错,千炼钢刀只要一元……”周围人群围着摊位一阵疯抢,一个看似契丹服饰的人对着摊主媚笑道:“这位大哥,一元是多少啊?银子收不收?”中年摊主一副看乡下人眼光看着此人,鄙视道:“新来的吧,连大宋钱庄的代金券都不知道,你沿着这条街第一个路口左转,就看到大宋钱庄,到那里把银子换成代金券再来买吧。谁知道你的银子成色怎么样,还是代金券好,拿着轻快,而且全国所有的大宋钱庄都可以兑换。”

    众人哈哈大笑看着这个契丹人,契丹人老脸一红,急忙拨开人群,向大宋钱庄赶去。

    “快来看,晶莹剔透的琉璃瓶,琉璃球,琉璃杯一个只卖一毛了。”一个年轻的小二站在一个店铺门口,大声招揽着生意。

    听到此声音,姑娘小媳妇们三五成群的进入店铺,挑选自己喜欢的琉璃球。

    王秀看着周围的人群,笑道:“好热闹啊。”张柏芝看着文申,笑道:“去年可不是这样,这些都是先生的功劳。”

    文申笑道:“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走,我们当前面看看。”

    三人来到临近沂州大街的大宋钱庄,只见钱庄门口排起三条长长的队伍。其中一条各个扛着箱子和布带看来是兑换代金券的,另一个带着空空的箱子看来是兑换银子,还有一条队伍人人都拿着一张纸。

    文申走进一看,原来是发电报。文申旁边几个排队的,互相打屁道。

    “这电报真是好东西。”一个书生感叹道。

    “废话当然是好东西了,我家济南府的,隔着几百里路的,我在这里把信一发出去,家里没多久就收到了。而且也不贵,一个字才一分钱。”一个行脚商人摸着胡子笑道。“还有这个钱庄真方便,我在济南府存钱,然后从这里取钱,而且不收费用,真好,现在出门我也不用整体提心吊胆了。”

    商人后面的身着丝绸富态的中年人,深有感触接腔道:“是啊。而且沂州的东西咋就这么便宜,我悔啊,当初为什么不带点钱。没想到这里居然有电报,这不我给家里发报赶快带钱来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