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国》全文阅读

商业三国第43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典韦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角色,出门在外看到别人仰慕的目光,甚至颇以自己的新身份为荣。整齐的军服,鲜明的铠甲,让典韦爱不释手。胸章徽记,这些身份的标志为他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赢来无数的尊重。看到街头无数行人见到自己的徽章,纷纷想自己行礼,避道而行。头脑简单的典韦立刻执着地维护起自己的侍卫地位,脚跟脚的追随着,成为了刘备的影子。

    此刻,主公要跟人交手,典韦只知道睁大自己的牛眼,握好称手的兵器,在主公不支时,给对方一下。至于这种行为,原是自己所痛恨的,典韦早已忘记了。

    场上,激烈的打斗开始了,刘备在盾牌的掩护下,展开了近身搏击,剑剑险恶,15岁的孙策人小力弱,又新获此刀未久,兵器不顺手。而刘备转战沙场,经验无比丰富,又常和张飞这样的暴力男交手,记记力沉,孙策立脚不住,步步后退。

    周瑜见到形势危机,紧了紧手中的剑,未几反应过来,典韦已见到这个小动作,随着他一努嘴,四名侍卫站到了他身边。

    周瑜叹了口气,松开了手中的剑。此刻,场中当啷一声脆响,刘备与孙策的身影分开,刘备掷剑在地,仰天长啸。

    孙策把手中的刀凑近眼前,仔细端详。

    黑黢黢的马刀看起来钝而无锋,然而,经过刚才的打斗,孙策明白了,这真是一把宝刀。挥动时,风的阻力减少到最小,握把的设计可以挡格兵器,手感又异常舒服,此刀,真不愧是名将郑浑所制。锐而无锋,难道就是刘备的追求嘛?刀如此,人也这样吗?

    纵观刘备此次出战,与三人达成了合作意向。曹操,身无片地安身,刘备与他的协议是诱惑下的产物。陶谦,一方实力诸侯,刘备以一付疯子无赖形象出现,占去了最大的便宜。自己的父亲,与他在张嫣儿的事上同仇敌忾,他最初以平等的身份,要求定约,可惜大事未成。这次,他打算如何对待呢?

    “实力”,刘备凶狠地说道:“你需要别人用什么待遇对待自己,拿出你自己的实力来,利益和尊严,不是靠祈求获得的。”

    看到孙策审视着刀,刘备点醒他道:“此战过后,你明白了此刀的实力,今后如何对待它,心中已然明确。孙文台与我,需要用什么实力对话呢?拿出符合你们实力的要求,与我商讨。

    昔日,我曾约你父亲(孙坚)会面,你父亲逾期不来。我知道,我一日不回青州,你父亲不觉得与我会面相值。今日我回到青州,你父亲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拿出当日的条件和他相商?

    我送军械给他,你父亲反而扣住我500人马?我打听了,你们这次来虽然带了护卫,却没带回我那500侍从。请问,此种情况下,你父亲打算如何与我相商?”

    刘备如此咄咄逼人,到出乎孙策意料。在他看来,士兵,不过是群百姓。官员们领导他们,驱赶他们上前线,本来就是理所应当,刘备为了这500兵丁做出这么大反应,让豪族出身的孙策不解。

    回想到刚才看见的青州邦联制约书,孙策多少有点明悟。青州是个尚武的地方,兵士在青州有格外高的地位,这些兵丁派往父亲那里时,东莱激战正酣,他们不会是第一作战序列的,同时,也不可能是异族兵组成的第二作战序列,第三第四作战序列都是有家小的青州百姓。自己扣下他们,必然引起青州百姓不满。刘备没回到青州,可以不顾忌,回到了青州,就必须重视百姓的不满,所以,不可能在拿他们做交易。

    想到这,孙策断然回答:“昔日道路不靖,我父亲怕他们路上受到袭击,所以没有遣返他们,如今,刘叔叔既已回到青州,我立即休书告诉父亲,道路已宁,他们可以上路了。”

    “好”刘备把盾牌放回架上,转身一字一顿地说:“你父亲想与我平等的交谈,先把我的兵士们还回来,兵士们到达青州的时候,就是你我商谈开始之时。”

    孙策默然行礼,准备退下。刘备叮嘱典韦道:“乐涛,你派人带周公瑾去衣甲店,为他置一身衣甲,刘浑拿走了他的金冠,这身衣甲算是我补偿他的。这几日,你再带他们四处转转,去军校听几节课,让他们了解一下青州兵制。”

    孙策向门外走去时,恰好一个身穿白袍的青年匆匆走进府门,沿路,仆役们纷纷向这个青年行跪礼。那青年满脸含笑,冲仆役连连点头,不时,还抚摸一下仆役的脑门,被抚摸的仆役均露出幸福的笑容。

    跪礼,这个礼节在青州很少见到了,街头人们相逢,一般是拱手致意,或者是相互行军礼。府内的仆役见到刘备,不过是行一鞠躬礼。这个青年凭什么让人行跪礼?孙策带着满肚子的疑惑,随着领路侍卫的脚步,边走边打量着这青年。

    那青年闪道路旁,和蔼的向路过的孙策点点头,坦然地接受了侍卫的跪礼,不等孙策回应,继续向院内深处走去。

    擦肩而过时,孙策闻到了青年身上淡淡的熏香味。

    “刘大人府中怎么象菜市场一般人来人往,这个人,怎么昂然而入,不见你们阻拦?”孙策笑问。

    “休的胡说,这是刘二公子,管(亥)将军伤重,主公特地把他自出云叫来,为管将军疗伤的。”侍卫不说的呵斥道。

    刘二公子,就是刘备在游学时于泰山郡收容的义子刘黄,多年一来,他一直追随大教宗尹东尹志平学习医术,学习宗教。刚才在府内的一系列行为,是他以大主教的身份,为熟悉的仆役摩顶祝福。此刻,他正站在刘备的面前,叉手侍立等待吩咐。

    刘备翻阅着尹东写来的信件,信上,首先交待了出云接获董卓废除五铢钱消息后采取的措施——建立类似于现代的货币结算体系,要求货物的结算都采用统一的出云货币,为了统一行动,尹东要求青州也宣布,不认可董卓的无文小钱,货币结算全部采用统一货币。这样,就可以把无文小钱扼杀在摇篮里。

    “此刻,正是统一货币的最佳时机。”尹东在信里写道。

    “不错”,刘备心中暗暗赞同,抬眼打量了一下刘黄,再继续读信。

    尹东在其后,简略的交待了一下出云最近所取得的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是,出云发明了类似于谷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

    刘备按耐不住激动,停下了目光,仰脸朝天,热泪盈眶。

    别人或许感受不到这一成就的旷古绝今,刘备却理解了。大约在北宋中期,约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历史上没有记载。只有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提到毕是个“布衣”,也就是说毕是个普通老百姓,一个摆弄“奇淫技巧”的普通老百姓。

    虽然儒士们享受着用“奇淫技巧”印出来的书,却从不妨碍他们辱骂“奇淫技巧”。这一骂有了结果——1200年左右,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朝鲜改良了印刷术,有了金属活字。1400年左右,朝鲜印刷技术传到了欧洲,谷登堡结合此项技术,发明了印刷机械。

    然而,最早发明这一技术的中国,在随后的800年中,直到八国联军用枪炮打开了国门,直到辛亥革命满清王朝覆灭,那些满清的遗老(满清粪青,古代fuck派),一边责骂着“奇淫技巧”、责骂着洋货,一边坚持使用着木活字。

    革新,这项技术最大的启迪,就是革新。中华文明发明了很多先进技术,然而,却没有革新意识,最终让后来的学者逐渐超越。而这一发明告诉人们,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有再次创新余地的。

    谷登堡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铸字盒、铸造活字的合金、冲压字模,以及油脂性印刷油墨四点,这四点,出云都具备了。谷登堡技术最大的门槛,就是金属活字不受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印刷一直都使用水溶性墨水,这大概与我们写字作画都用水溶性颜料有关;而在欧洲,印刷从一开始便使用油基墨水,这大概与欧洲人写字用墨水,作画却很早就用油彩有关。解决了这个问题,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技术难关,就解决了。

    一旦我们的民族有了革新意识,并将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就可以在汉代就瓦解了fuck派们的喧嚣,让他们不再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我们民族前进的绊脚石。焕发出创新意识的民族,能够不断的更新自己,不断的前进,不断地保持技术领先。那么,改造我们民族之心的行动,也算小有成果。

    刘备再次把目光转向信函,翻来翻去,找不见关于为管亥治病的信息。疑惑的抬头看看刘黄,刘备忍不住开口询问:“你尹叔叔跟你交待了什么没有?”

    刘黄恭身回答:“尹叔叔临走时交待,若义父问起治病的情况,就让义父翻过信件,看看信纸背面。”

    刘备翻过信纸,背面潦草地写着六个字:“柳树皮,醋酸酐。”

    刘备嘿嘿一笑:“我明白了,我当初为了好吃让人开始酿醋,没想到,我老说别人不创新,自己却忘了创新呀。”

    据说醋是黑塔发明的,黑塔是杜康的儿子,同杜康学造酒,由于贪玩,酒酸变成了醋,造成杜康无法向大禹交差。而实际上,醋真正出现的时间,正是在三国时代的洛阳。董卓迁都后,洛阳最兴盛的酿造业也向外迁移,宫廷酿造艺人也流落到全国各地,同时把酿造技术也带到了全国各地。从宫廷御用,上层享用,到传入民间。这时,醋才真正出现在史籍里。而刘备的好吃,让醋提早5年流传到了民间。

    中医常用柳树皮入药,其实,中医的煎熬过程,就是制取新化合物的过程。醋酸酐浸泡柳树皮,获得的就是水杨酸,水杨酸的另一个名字,叫做阿斯匹林。

    管亥是外伤,最怕的就是感染,而汉代对付感染的手段不多,刘备所能做到的,就是叮嘱在前线的管亥不断用40%的酒精冲洗伤口。若是制取了阿斯匹林,还怕感染吗?

    (ps:醋酸酐是管制物品,属于制毒化学药剂,此处,不便谈及醋酸酐的简易制取法。)

    “好,我明白了,我已经遣人到前线召回管亥,你就呆在青州吧,我还有点事让你办,等六七月份(阴历)再回出云。”刘备随即吩咐仆役为刘黄准备房间。

    刘黄小心地问:“父亲,我好不容易回到你身边,不如多待一些时间。六七月份正是海上雷雨台风季节,等过了新年,我再走,如何?”

    “雷雨”,刘备眼前一亮,心不在焉的点点头。

    王烈府外,青州两大重臣与两位一方大员已达成共识:刘浑可以救,但救下之后,必须发配到海外,终身不得回青州。旋即,刘浑的目的地也被选好——海上倭国。在倭国与望海城相对应的地方,设立日出城(九州岛)。五万辽东降兵被发配到日出城,以此为基点,先拿下九州岛,进而构成青州出云完整的海上防御圈。

    “如此,连云港正好利用起来了”,孔融颇有点自得地赞赏着计划的完美:“北海的货物,可以穿越琅邪运输到连云港,自连云港向南运输至交州,向东,海船五日内直达日出城。日出城的货物,抵达连云港后,可以穿越琅邪、北海,在龙口港运输到出云今后,我北海的功民会社(佣兵、保镖)任务繁重呀。”

    “降兵一去,东莱看守的军队就可以抽开,青州战力充足,中原争霸,我请周正可以大展拳脚。”徐庶一脸憧憬,神思飞驰。

    “刘浑不入青州,主公后继之争就没有了悬念,青州官员可专心扶植幼主,如此,我青州至少可以获得百年的稳定。”沮授暗自盘算,欣喜地捋着胡须,一脸的笑容。

    国渊难堪的发现,好像就自己没从这事里获得收益,遂一脸郁闷地依靠在车厢上,心头嘀咕:“收益,收益在那里?”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二节

    更新时间:2006…8…616:18:00本章字数:4411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二节

    大汉历396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四月十五日(阴历),辽东全境收复。后世人对刘备这一功勋评价甚高。认为刘备这一举动,加上更早前的在辽西立城出云的举措,使得大汉保持了对北方疆域的控制。也打下了大汉疆域向极北之地扩展的基础。

    然而,当时的中原人并不理解这个意义。辽东辽西,是大汉早已准备放弃的土地。往常每年异族的寇边掳掠,使大汉北方疆域军费庞大,如今衰弱的朝廷再也负担不起如此巨额开支。于是,北方就属于被朝廷刻意遗忘的角落,也导致辽东出了公孙度这样一个想当皇帝的人。

    许多当时的人不理解,在中原争霸的关键时刻,刘备空耗兵力在极北苦寒之地,有何意义?故此,这条消息在中原没引起很大反响,甚至,连青州人谈起来,也只认为这是自己的主公在报复东莱侵略的行为。既然东莱事变遭到了这样的报复,那么,辽东解决了之后,平原郡袁谭,恐怕就是下一个目标。

    对此,袁谭心头惶恐,平原全郡加强了警戒。

    当时,值得称道的是,克服了辽东与乐浪全郡,渤海湾全都处在了青州统治范围内,青州的商船来往于渤海,骄傲地把这一穹碧海称之为“我们的海”。更为称道的是,从北方,源源不断的巨木自海路运抵龙口,青州造船业自此走向飞跃。

    借着辽东全境克复的威势,高顺挥军直抵丸都——高句丽部族尚未完成的国都,威逼高句丽放还参与筑城的宽甸城库莫奚部族(宇文鲜卑的一个分支,契丹族的起源部族)全部青壮。同时,迫使高句丽签订城下之盟,割取马訾水(鸭绿江)以南所有毗邻乐浪郡属地(原带方郡,公元146年,恒帝时代,高句丽攻陷汉带方郡,杀县令,掠太守妻子),归还被其侵占的玄菟郡(公元14年,王莽时代高句丽人占领)。双方西以宽甸城,南以马訾水,北以玄菟郡为界,划分疆域。

    历史上,高句丽与中国的关系,或许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带过,这是所有异族对汉人朝廷最常用的态度。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时战时和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蚕食、兼并周围地盘进行的。一旦中原王朝强大时,就采取称臣纳贡的恭顺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入寇侵掠,以收渔人之利。

    其实,高句丽的战略意图是很清楚的。高句丽建国之初四面皆敌:西面为汉辽东、玄菟二郡,南为乐浪、带方二郡,北面是夫余,东边有沃沮。因此,高句丽的长期战略就是对周边小邦和夫余、沃沮进行吞并、打击。中间虽几经反复,但其在五世纪初还是完全达到了其战略目标: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先后入其囊中,夫余、沃沮也先后征服。再其后,鉴于北魏已兴,向中原内地掳掠的可能性不大,高句丽长寿王于427年从丸都城迁都平壤,致力于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

    高顺此举,完全遏制了高句丽今后的扩展,迫使其局限在出云划定的范围内活动。然而,仅仅这些还不够,刘备也借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克复的威势,下令征召全部部族元老于六月在青州开大元老会议,商议今后的邦联关系。以强大的武力支持高句丽周边部族。其中,新近归顺的库莫奚部族、夫余部族(大部)、秽貊部族(全族)、沃沮部族(一部)也在征召的行列中。而青州几郡中,独平原郡,没有准许一位元老赴会。

    与此同时,袁绍孤悬虎牢,粮草吃尽,周围百姓已被搜刮了无数次,家中找不出任何食物。没有粮草后,袁绍曹操开始全方位吃人,无论男女老幼皆是食物,把百姓斩杀后制作成肉哺,分给军士们食用。三国,就此进入了食人时代。

    可惜,人总有吃完的时候,百般无奈的袁绍未雨绸缪,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休书给刘备,命令刘备组织青州粮草补给前线。为躲避乐进的截杀,信使绕过平阴城,自东平国穿越泰山郡,赶赴齐国郡广饶城。

    信使进入泰山郡一路潜行,越到泰山之东越感到盘查严密。过了鲍信所在的奉高县,进入田畴的管辖范围后,游骑兵开始出现,所有没身份证明,在旷野中单独行走的旅客,皆在逮捕的范围。稍有反抗,游骑兵刀剑齐下,立马将之斩杀。

    躲在树丛中,信使避过了几波巡逻人员,眼见难以继续混下去,信使一横心,准备自首——反正已经到了刘备的地界,就不信刘备敢拿袁车骑的使者怎么样?

    一阵清脆的铃声声响过,几辆马车在大路争先恐后的奔跑着,巡察的游骑兵听见马车的车铃声,懒懒的扫了一眼,避过一边,让出了道路。

    信使心中一动,等避过游骑兵后,躲躲闪闪的来到牟县城外一个马车行,准备雇车。

    才一入大厅,信使心内一惊:只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尉官,一名书吏打扮的文职官员,还有一名乡绅打扮的长者高坐在厅堂内,几名马车夫满脸赔笑着陪坐在下手。见到信使入门,众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却又片言不发。

    信使缩了缩身子,此刻,来不及后退了。咽了咽吐沫,信使用沙哑的嗓门,颤巍巍地开口:“我要雇车……”。

    “去那里?”一名车夫急切地问。

    “齐国郡广饶城。”

    此话一出,信使感觉到厅内人明显松了口气,气氛顿时缓了下来。

    “名额够了,就是人瘦了点,有行李吗?”那名书吏笑嘻嘻地开口。

    人瘦?才从食人区过来的信使闻听这话,腿有点发软。

    “没有行李……”信使说这话时,已带上了哭腔。

    “嗯,肉还挺瓷实,经的住折腾,就他吧。天色不早,马上就要开始了,快去秤重”。全副武装的尉官插话道。

    肉瓷实,还要秤重量,计算斤数吗?青州也吃人呀!使者吓瘫在地上,连声呜咽:“我的肉发酸……”

    乡绅发言了:“看来是个外地人,只是,时间紧迫。来不及审查了。看他的打扮是个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会出什么大麻烦。我们通融一下,让他上路吧。”

    上路?要杀人了吗?信使痴痴呆呆,任由几名车夫连拉带拽地把他拖到秤上。几名车夫似乎嫌他份量不足,顺手让他背上一个布袋,布袋中装满石子,经过几番添添加加,方才对他的重量满意了。

    不记得什么时候到了马车上,车厢内,同伴连声的催问惊醒了信使。

    “什么?”信使茫然的问。

    “多少钱?”车厢内同伴再度询问。

    “什么多少钱?”使者心里疑惑,看来,自己是当了“菜人”了。

    “我问你,参加这个比赛,给了你多少钱?”

    比赛,吃人还要比赛?青州好凶猛——使者按耐不住好奇心,探问:“什么比赛?”

    同伴露出恍然的神情:“外地人?嗯,原来你什么都不知道。嘿嘿。”

    车内,另一个同伴含着笑意给信使解释:原来,今日是青州“马车夫日”。这一日,各地同城马车夫间要举行竞赛,从自己的城赶着一辆马车,拉最少三名乘客到广绕,看谁的马车快。乘客的体重总数必须相同,经过三名当地官员公正,马车在正午时分出发。

    这三名乘客必须是自愿找上门来的乘客,所以,当地官员在乘客不开口之前,为视公正不能说话。乘客的体重不够,必须拿石子增补重量。由于这项比赛是比谁更快,路途上乘客需尽量少的休息,所以,搭乘的乘客不仅不用付钱,还可以拿到马车行补贴的少量钱财。同伴刚才是在问,马车行许诺给他补贴多少钱。

    原来如此,信使松了口气,答:“这个,来时匆匆,马车行未曾提起。”

    “嗯,若是正午时分,马车行凑不起三个乘客,这说明马车行生意不行,必须放弃参加比赛。你是最后一个人,马车行应该给你重金,若是马车行不提及补偿,按惯例,你到了广绕城,可以要求车行给你安排食宿。”车中同伴好心的提醒信使。

    “这种比赛有何用?众车行为何如此热心?”信使问。

    “官府的驿马传送信件,必须快。每年举行这种比赛,是为了选出各地最快的驿马。获胜的马车行,可以获得官府一年的信件传送契约,还可以在马车行所有的马车上,加一个星型徽记,获胜的马车夫也可在自己的制服戴上星型标志,马车行还可以借此标志招徕生意。故此,所有的马车行、马车夫对这一比赛都很热心。”

    “哦,原来,秤重不是为了吃人”信使明白了这一切,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一路上享受着马车行免费的饭食,信使顺利来到广绕,婉拒了马车行的食宿安排,信使直奔广饶城主府,投递信件。

    “城主不在府上,你是怎么来到广饶的?”见到信使,青州主薄简雍心内一惊,急忙询问。

    经过信使叙说,简雍明了了一切,沉思一会,断然道:“走,我领你去见玄德。”

    “好亲切的称呼。”信使心内嘀咕,随简雍来到了广绕城南一座未完工的高楼前,刘备正在那里督造。

    广饶城,由于城墙修建的异常高大,经过六年的奋战,只完成了城西与城南的城墙建造。这座楼就是为了纪念南城墙完工,而特意修建的。如今,它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在即将到来的各部族盟誓大会上,充当会址。

    这是一座完全用石料建成的长条形高楼,一别于过去全用木料建成的楼台。楼主体高五层,五层之上,四个角上再突起四座八角形方塔,总共高八层。楼中心,一座十二层高的六角尖塔直立而起,尖顶深入在云端。而刘备正在其中一座角塔上,用望远镜观看主塔上的工匠铺设铜瓦。身边,簇拥着许多乡绅(元老)打扮的人。

    简雍来到刘备身边,看到刘备神情专注,不敢打搅,悄悄摆手,示意信使侍立在一旁。

    借此机会,信使打量着塔内情景。塔四角,树立着四根青铜圆柱,柱上没有雕刻花鸟虫鱼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只是朴素地铸出几个棱角。除了这四根圆柱,大厅中空空荡荡,再没有任何支撑物。眺望主塔,其上的瓦片泛出粼粼的青光——竟也是青铜制成。

    “好开阔的厅堂,好阔气的手笔——用青铜做柱子瓦片,真奢侈。”使者信中暗暗嘀咕。

    (ps:约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开始使用火山灰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1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浇筑拱券石柱,也用于筑墙。公元一世纪中叶(汉恒帝时期),罗马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柱子之间跨度竟可以达到25米。以巴尔贝克太阳神庙为例,厅堂中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重500吨。所以,青州当时出现这样的建筑,完全符合当时的生产力。)

    “宪和,明日开始,往这里搬迁典籍。五层主楼里,第一层为文学,主要是诗词歌赋作品,第二层为术学(数学)和医学,第三层为机械学,第四层历史典籍,百家思想,第五层嘛,为军事学工程学著作。四角方塔开放给功民读书游览,中央尖塔作为盟誓场所,开放给各部族、各郡县元老。另外,每月十五,五个塔全部开放,准许各郡县百姓游览。”刘备放下望远镜,叮嘱道。

    使者心内一惊:这样一个巍峨的建筑,竟然不是作为宫殿,作为自己的居所,而要把它作为一座书楼。刘备违背祖制建这样一个高楼,全然不是为自己。他难道不怕塔上的人居高临下,窥视自己的后花园?

    这句话,全然颠覆了使者心中的价值观念,好像万丈高楼失了脚,使者失魂落魄,连简雍连声的呼唤都没有察觉。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三节吹捧

    更新时间:2006…8…616:18:00本章字数:4643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三节吹捧

    刘备这时才注意到简雍身边的信使,惊问:“此何人也?”

    简雍回答:“袁车骑派来的信使。”

    刘备再惊:“他是如何进入青州的?”

    简雍三言两语解释了信使的经历。刘备颇感兴趣的问:“使者如此聪明伶俐,看来袁本初选对了人,不知使者如何称呼。”

    “军中主薄陈琳陈孔璋”。

    陈琳?刘备听到这个名字,眼中掠过一阵杀机。

    这个陈琳是汉魏间著名文学家,也是中国谩骂派的起源,粪青的鼻祖。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年龄约与孔融相当。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陈琳避难出逃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籍同管记室。

    陈琳开创了一代文风,那就是:诋毁一个人的观念,不与他就事论事讨论,而是从谩骂开始,从对方的祖宗三代fuck起,等骂倒了对方这个人,也就认为否定了对方的观念。至于对方观念是否有可取之处,则不在fuck派考虑范围内。

    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沉吟许久,刘备下了决心:若是这块土地的机制和土壤?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