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全文阅读

新军阀1909第88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戚海旯点了点头,收起手枪,指着站在一边,鼻血已被简单处理的青年道,“这个,你们怎么处理?。

    “我们会妥善处理的,请先生跟我去警务室!”

    还未跨进警务室,戚海晨就头疼了。由于他当初在华飞身边的身份乃是机要秘书,这种身份可没有啥特殊身份证明,这次去上海第九军就职,也只是拿了一份华飞的手令。虽然他身为上尉军衔,但是军官证还需去第九军补办。也就是他目前除了身份证件外,并没有可以证明他合法拥有这把手枪的证明!再说了。即使有上尉的军官证,上尉这种级别,配有点四五的左轮手枪。怕是他们又要调查求证一番了。

    “先生,请问你可以出示相关证件吗?”

    那名巡警队长见戚海晨的神色有些犹豫,心中顿时就狐疑起来,手也情不自禁地放在腰间的配枪上。不过由于对刚才车厢内发生的事情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言语上对戚海晨还算客气。

    “好吧!”戚海晨无奈,只好从怀中掏出华飞的亲笔委任令,递给那名巡警队长道,“我只有这个小你看可否当做证明?”

    那巡警队长见只是一张便纸,心下大疑,接过轻轻打开,只是一瞄。神经还未反应过来。本想还给戚海晨说,你的这张委任令1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睛嗖地回到纸上,落在最后的签名上,然后一双眼睛差点瞪得掉出眼眶。

    华,,华总统的签名?这,,这怎么可能?不过看这文字,尤其是印章,联想起戚海晨之前的配枪小又似乎不像伪造的可能。再说了,即使你伪造这样的文件,又何必用华总统的名义呢!

    嘭!那名巡警队长猛地站起,却不不小心头撞到车壁上的壁灯。然而他也来不及感觉痛疼,双手恭敬的把委任状递还给戚海晨,大声道,“对不起,对不起长官。我”我不知道”

    弃玩笑,手拿大总统的亲笔委任状。当今天下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殊荣?别看这纸上只是上尉的任命小但既然出自大总统之手,谁知道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身负什么样的秘密任务。他无意间撞破这样的事件,不知道会不会!

    “长官我们刚才请长官千万不要见怪!”那名队长一想起刚才那么拿枪对着戚海晨喝斥,心中更是惊悔不已。如果对方怪责,一个电话,说不定他这个巡警队长恐怕就做到头了。

    “我不是长官!”戚海晨接过委任令,反而不确定地道,“就这样就可以了?”

    “可以了,对不起长官,我职责所在,并不是要

    戚海晨明白那名队长想要说什么。再次摇了摇手道,“你没有做错。是我疏忽了,证件不齐,令你为难了。你能告诉我,那些日本人在如今洋人特权几乎被取消的情况下,为何竟敢如此肆无忌惮?”

    提到这个问题,似乎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也许知道戚海晨的身份不简单,或许能把这件事情向大总统反应,所以那名巡警队长就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向戚海晨叙述。

    原来,在当初自治区政府时期。为了吸引国外的人才来到中国,自治区政府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哪怕是工人都有特别的优待。凡是在特别优待名录中的各行人才,在中国都将享受一定的特权,这特权之一就是享受特别法保护。

    所谓的特别保护法,既取得特别护照的在华洋人,享受特别保护法相关细则的保护。这种特别保护法的确为中国吸引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当初一次大战和俄国内战时期,许多洋人来到免签证的自由港上海,发现中国竟然如此重视各国人才,加之薪资待遇又非常不错,于是许多本来打算移民新大陆的洋人。就临时在中国住下工作。

    可以说,中国这几年工业水平。科技进步的速度如此之快,既与华飞所领导的政府极度重视,大力投资。并广派留学生有关,也有通过种种政策,特别是这款特别保护法,吸引了大批富有经验的工程师,科学家,乃至技术工人有关。客观地说,这种特别保护法虽然曾引起广泛的争议,但是他在促进国家发展。提高国家工业,科技水平进步的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

    南京打败北洋政府后,又平定南方,整个中国几乎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下,这种特别保护法也随当初自治区的许多政莱一样,继续延伸下来。由于特别签证在规定限制上的轻松。导致如今进入中国的洋人,十有八九都是持特别签证。

    例如刚才的那几名日本人,持的就是特别签证。就算刘才他们把那名青年打残废,但只要不是命案,巡警逮捕那名日本人后,只能送往上海指定的法院审理。根据特别法细则,在这类案件纠纷中,如果有另一名持特别签证的证人证明被告无罪。那么即使其他证据已经非常充足。案件依然不能做有罪判决,顶多只能把嫌犯遣送回国”嘉止他们再次申请特别签证。 也就是说。即使刘才车厢内的日本人把那名中国青年打残废,法庭上,他的几名同伴给他做无罪证明。

    况且当时还是那名青年主动冲上去,对方又能做自卫辩护,证据显然更加不利。如此的结果,毫无悬念。此名日本人被遣送回国,取消特别签证权。

    但是,对方或许本来就走过来旅游,又或者只是做生意的人。取消特别签证,对他们来说,根本毫无损伤。

    那名巡警队长边说边叹气,眉头之间尽是无奈,“我们也没有办法,其实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多少回了!”

    特别签证法戚海晨知道,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演变成如此。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把此事上报?还是上报了。被内阁办公室的人忽略了?怪不得当时车厢内人群义愤填膺,站出来的人却很少。或许并不是戚海晨所想的,这些人胆怯,畏惧,懦弱,怕是。而是从一开始,他们就在法律上失去了保护。从一开始。他们与对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他们心中,没有站出来的底气啊!

    戚海晨婉拒那名巡警队长的好意,回到车厢内的自己座位上。车厢内的其他乘客见戚海晨平安归来,纷纷致以最热烈的掌声。而他持枪威胁那些日本人的事情,自有巡警队处理。相信即使他们抗议,也会被无视吧。

    下了火车。在乘车前往第九军营地报道的路上,戚海晨久久不能平静。当场就在专上挥笔略帝呢写下了一封千言书,主要就是针对特别保护法的事情,向华飞转述他的意见和看法。身为机耍秘书,华飞偶尔会咨询他在某些事情上的考虑,但是类似这种主动的谏言1这还是戚海晨第一次做。

    来到第九军驻地,第九军驻地也就是在当初的白马山军事基地附近。由于基地内的不少保密项日都相继转移,白马山基地的戒严程度相对宽松起来。但是即使如此,出租车还是不能驶入营门内。

    哨兵见戚海晨只是一身督通衣着,警戒心更强,上前敬礼道,“您好。请您出示证件!”

    又是证件!当初获得华飞允许后,戚海晨心中那是激动的无法形容,心中只想着赶紧去部队报到,尽快投入工作。可谁知欲速则不达,不仅火车上发生了点风波,如今更是因为证件。被一名哨兵阻拦在门外。任戚海晨是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让进!

    戚海晨说的急了,突然吼道,“去把你们谢师长叫来,看他让不让我进!”

    戚海晨久在华飞身边,以机要秘书身份成为华飞的助手,别说师长,就是国防军各军的军长,司令,他也不知道见过多少。这一吼一下,气势还真把小哨兵吓了一跳。那名哨兵心想,这人非常古怪,开口就让他把师长叫来,难不成他比师长的官还大?小哨兵不敢怠慢,赶紧进去汇报。

    二十七师师长谢川原本乃是第一军第二师七团团长,也是算国防军中资格非常老的老兵了。如今升为师长,怎么说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但谢川很快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这次东北大战,竟然没他们第九军啥事,依旧驻防上海。这就让人郁闷了,要知道国防军自组建以来,真正让人惊心动魄。想想都热血***的大战,恐怕也就属东北一战了。可是这样的大战,竟然没他们第九军什么事。你说,这对身为职业军人的他们来说。还有啥比这痛苦吗?

    呆在师部,看着一封封东北的战报,谢川几次向总指挥部请战,但电报都石沉大海。总指毫无回应,倒是军部发来了饬令。现在是什么时玄,总指多忙?你不执行命令,安心守好上海,还尽给总司令添乱。师长,是像你这般做的吗?

    谢川正在琢磨着,这东北大决战即将爆发,看样子日本人对于上海是没啥念想了。难不成总指部就真的忘记他们第九军?这东北大战一结束,全国统一了,世界和平了,说不定过几年,就要回家种红著去了。这,这都什么事嘛!

    “报告,师长,营门外有人,,有人找!”

    “为什么不领进来?”谢川烦躁地道。

    “因为,,因为他,,他不出示任何证件!”

    “没见我现在军务缠身吗?尽添什么乱啊!”谢”无名火起,待那名卫兵走了好远。似突然想起什么,夫喊道,“过来,那人年龄多大?他原话怎么说的?”

    “那人”,约有二十多岁,他说,他说,”眼见师长又要火起,连忙道,“他说去把你们谢师长叫来,看他让不让我进!”

    心情正自烦躁的谢川一下子愣住了,好啊,口气如此之大。看来来头不小,会是谁呢?难道是军部的人?没可能啊,军部离这才多远,有事一个电话解决。何必派个人来。再说军部即使派人,也不会不出示证件的啊!

    谢川想不明白。干脆戴上军帽,拿起武装带迅速走出营区。第一眼见戚海晨,只是名书卷气十足,略显文弱的青年,而且非常面生,并不是谢”认识的人。但那人看见谢川远远走来,明显认识他,不仅目光不动,而且身体也立直!

    谢川走过去网要开口,只见戚海晨立正敬礼,大声道,“上尉戚海晨,向师长报道!”

    上尉?报道?没有收到上面文件啊。不过区区一名上尉,这样的调令他师长也管不着。这可让谢川火更大了,老子仗没得打就不提了,你区区一名上尉,竟然也吆五喝六,让老子亲自来迎你!

    “你的军装呢?你的军官证呢?你的调令呢?身为一名国防军军官,出入营区的基本通行证件难道也没有吗?这样的军人。我们二十七师不收!”

    谢川转身就走。可让着海晨一懵,怎么下面军队的人,如此粗蛮。他刚才不是被哨兵缠急了,也不会说出叫师长出来的话。但是呆刁巴太不自禁就染卜了华飞的此习是戚海翘毛下田白。他只是戚海晨,不是华司令啊!

    难不成刚刚上任就被拒收,如此挫折,可是会让华飞对他更加失望啊!戚海晨不愿随便出示华飞的手令,也就是不希望别人对他另眼相看。谁知事到如今,再把总统的手令当宝贝珍藏。怕是不行了。

    “报告谢师长,我有手令”。

    不说手令还好,一说手令,谢川却转身笑了。手令?呵,难道是哪位将军的后代或者亲戚?可是他难道不知道。我谢”在军中的严苛网正那可是小有名气的。不经过正式任命。即使是第九军军长他老子拿着手令过来,也是没有用的。好小既然你想自取其辱,那么正好老子肚子里满是火气没处撒!

    “伞来”。

    戚海晨慎重地递过华飞的手令,眼看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便纸,谢川心中更加不屑。眼睛蔑着打开小一字一句念道,“命令,着命上尉戚海晨。调往第九军二十七师担任见习副连长之职。华飞草字!呃,华”华

    然后就看见谢川的下巴差点被惊下来。原来一肚子的怨气在这一刻似乎都被惊散。他怎么说也是国防军中的老人了,当初随华飞南猛的战,虽然近来见到华飞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心中,谢”一直认为他是纯正的嫡系。但即使他这个嫡系,也从未收到过华飞的亲笔电令,更别说是这种真迹草令了。

    回过神来的谢川第一个念头就是辨认真假。字迹方面谢川没有多大的把握。但这印章谢川却见过无数次,不像是假冒的。再说了,即使是真的。有必要吗?拿着司令的手令,假冒一名上尉?

    不解啊。困惑啊,不过戚海晨还是迅速被迎了进去。这谢”一路上内心是惴惴不安,不明白华司令到底是何用意?难不倒司令对自己的几份请战电感到不满,派下特派员来暗查二十七师的状况?可是为何用此方式。而不暗地调查?军部知道这件事吗?

    别过戚海晨这一波三折的“从军,记。却说台湾地区的国防军联合民军与华人军团,已经率先对在台的日军发动总攻。

    当初的攻台军乃是从南方诸军中抽调组建。战后,各军又进行了轮换。在军队大整编过程中,对台湾的军队也进行的改编。当时留在台湾的二个师国防军主力被编入独立的三十一军。而冯樟松率领的数万“光头军,也进行了整编,编为一个师,率属于三十一军,而冯樟松,也在此次整编中被正式任命为三十一军军长。

    至于不在三十一军编制中的那些“光头。和一些台湾义勇,冯棹松则把他们编为临时预备役部队,设有二个师的预备役临时师。此外,加上主要由东南亚华人子弟青年组成的华人兵团,约有二个师的兵力。这二个师的军费自理,物资补给也基本不需要三十一军烦恼,就连军火武器。都是自己掏腰包从三十一军处购买,以志愿军的形势在台湾协助三十一军。不过二军关系非同一般。三十一军在自身武器弹药补充都有限的前提下,还是遵照司令部的命令。半卖半送大量支援了华侨志愿兵团众多武器弹药。

    这支华侨志愿兵团百分之八十都是东南亚地区华侨青年,作为全球华人聚集的之一,华人在东南亚那可完全就是富人的代名词。经过无数先祖的勤劳奋斗加上数百年的积累,东南亚华人几乎拥有了这个地区绝大多数的财产。庄园,土地,商铺,凡是你眼看见的一切资产,绝大多数都是华人拥有。

    而华侨志愿兵团中的许多青年就是受国际大势和中国强势崛起的影响,纷纷加入志愿兵团,不少人家中,就是东南亚当地显赫的富商。加上全球华人都对这支部队感起了极大的兴趣。捐助军资不断,你说如此一来。志愿兵团还会愁什么军费嘛!

    这样台湾地区的军力就由一个军三万多兵力,二个师预备役二万多兵力。二个师华侨兵团二万多兵力,总计达八万余人的陆军。而台湾日军经过数次打击后,虽然中间曾经数次增援,但是耐不住国防军不间断的骚扰袭击。加上台湾本岛居民反抗意识的暴涨,如今日军仅能守住台湾北部。东部诸如新竹,桃园,台北,基隆等城市,驻军约有三万余

    东北战争爆发同时,台湾军也同时发动对日军控制下的外围县城的攻势。令日军被真缩小防御圈,龟缩到退无可退的地步。

    1咕年6月引日,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国防军,兵分二路,对台湾最后的日本发动“肃清攻势”一路以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为主力,加上二个师的华侨志愿兵团,从台湾本岛东部地区进军,攻打宜兰和基隆市。

    另一路以九十一师,九十二师为主力。加上二个师的预备役,从台湾本岛西部,对新竹,桃园,尤其是日军的大本营台北发动总攻。

    二路大军,一路主攻基隆,一路主攻台北,让日军两城互为犄角的战术完全失效。这不仅是建立在国防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又借着东北战争大捷的东风,士气如虹,攻城拔寨。而日本陆军在失去海军的支援下。完全变得孤立无援。战争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等到黄昏时分国防军打到基隆港,却发现整个基隆只有数千未来得及登船撤退的日军外。大多数日军竟然连抵抗也放弃了,直接乘船撤回本岛。

    台湾之战历时谋戈1多年,以一个无比惨烈的登陆大战开始,最后轻松完美收尾。台湾收复,在从甲午战争分裂出去的三十多年后,在经过无数台湾人的鲜血抵抗与国防军的英勇战斗后,回归祖国的怀抱。

    台湾。我的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正文 327 东北大决战(一)

    更新时间:2010…6…3 0:43:14 本章字数:9240

    湾成功收回,并非这最后一场决战之功。从最初与维,小”一使用潜艇对台湾进行封锁,让日本占据台湾,稳定南下生命航线的政策大受挫折。日本人在那次之后明白一个道理,那即是如果不能稳定加强在台湾的军力,如果不能让中国俯首称臣,那么日本永远没有所谓的南下安全战略。

    所以日本政府在这之后产生两种分歧,一种是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保障现有的安全通道利益,并开辟新的利益空间。这种战略详分北上和东进二种。也就是说,在中国国家力量和军力的增长变化后,尤其是中国与日本的数次战争,令日本丝毫没有占得好处,使得日本的国家战略出现了新的方向,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种则是加强台湾的统治,采用大陆架进军战略,遏制中国的崛起,全面与中国争夺东亚的霸权,让日本成为,且只能成为东亚唯一的强权。地缘政治,特别是欧洲英法德三强并立的局面,让日本人看见,卧虎之塌,不容他人酣睡。加之日本激进鹰派一直在日本占据主导力量,所以后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就是相互遏制,彼此竞争,并夹杂了一系列的战争。

    后来中国的入台游击战,与日本在海上的数次交锋,乃至后来的台湾登陆战以及现如今的台湾决战,东北大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从多年前就开始,并延续至今的国家战略方向的结果。

    在这长达十数年的竞争中,中国一开始是完全占据被动的,但是华飞及其领导下的政权。通过一系列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的多重连续打击和遏制,兼之中国的数次战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利用军事上的不对称优势。给予日本军队沉重的打击与削弱。随着中国国家国力的不断增长,工业实力与日本的差距被逐渐的缩小小,走到今天,彼此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些差距,但是从整体国力来说。中国与日本之间,已经不像最初那般遥不可及了。

    所以,台湾之决战,完全就是日本政府完全放弃,中国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不过台湾决战如此顺利,却让总指挥部内的众多军事参谋们一致认为。日本在军事对抗上的决心已经动摇,现在需要的就是压垮他们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只要东北的决战给予东北日军予重创,甚至不需要重创日军,只需让他们明白,他们没有丝毫反败为胜的机会,那么日本政府必然会立即妥协,主动派出谈判团,进行停战谈判。

    华飞也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世门的总指挥部之所以设在三河秘密地下指挥中心,不仅走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也是在于可以避免那些外国领事公使,甚至是国内民主人士的干扰。

    速战速决,不仅在于国防军军费已经非常吃紧,还在于如果战争拖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甚至于北方还会出现新的波澜。要知道,如今的国防军几乎把三分之二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东北一地。总指参谋团迅速计算制定决战计划,最终把总决战的日期提前二天,并交由华飞亲笔批准。

    1咕年7月5日。再过5天。全国的初次议员大选就要分时在全国各地依次举行。虽然华飞不会参加议员的竞选,但是身为当前中国第一大党复兴党的党魁。华飞必须要为复兴党进行竞选演说,为参加竞选的各位复兴党党员助威。那时,无论东北决战进展到什么程度,他都必须抛头露面,赶赴南京,上海,北京,广东,武汉等大城市,四处游走!所以大决战提前二天。也是华飞希望看见的。

    5日早晨八点五十分,英法意荷等国在日本东京与日本政府达成和平解决满洲分歧的相关意见,并公开发表声明,提出一系列停战撤军的条件,包括提出军费赔偿,利益损害赔偿等等一笔数额不菲的补偿赔款,希望中国政府给予积极的回应。

    消息传到中国。南京方面对此没有回应。南京外交司新闻发言人只是援引总统府第一办公室资政参谋李越的话说,这种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会议,得出的任何意见,中国政府都不予置评。

    外交司新闻发言人只是部分援引了李越的话,李越还有半句话他没有说出来。李越当时是无比气愤的语气,就差破口大骂了。打仗打输了,连投降都这般没有诚意。真是想赔款想疯了,难不成还当我们中国是那予求予取的清廷?难不成还当中国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女人当政?

    不过虽然南京方面没有给予任何回应,但是东北军却在行动上给东京的这个声明以有力的答复。5日中午口点整,东北军开始发动对沈阳的全面决战攻势。

    东北的第六军。第十三军组成的了、南下北路军在攻下牡丹江后,一路军在哈尔滨进行长达七个小时的激战,才终于拿下几乎没有多少驻军的哈尔滨。另一路主力在攻下敦化后,连续在吉林,长春与日本守军进行二次激战。由于日本主力大都在南方,所以包括黑龙江,吉林二省的日军,大都是以一团日军,三团朝鲜伪军的比例驻防。南方大战开始后,又从北方抽调了部分兵力,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两省守军只能龟缩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内,这也是为何第六军,第十三军的联军兵力,可以如此迅速南下,几乎没有多少阻力的根本原因。

    不过吉林长春身为北部重镇,还是驻有东北最大的一支日军力量。尤其是大黑山。公主岭一带,日军竟然还从辽宁北调一部兵力,在此对国防军发动一次阻击战。纵观日本在东北的所有战斗,恐怕也只有在处于劣势环境下,主动在公主岭发动的阻击战,尚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具公主岭之战打的之顽强,战况之惨烈,恐怕也是第六军,第十三军从未遇到过的。

    单单公主岭的一座山头攻防战,双方就在此先后投入五千多兵力,不高的山头竟然在炮弹的轮番轰炸下,被炸塌半米之多。二千多人的尸体,永远埋葬在这片黑土地上,其中第六,第十三联军为此付出了七百多名战士的生命代价。这不仅是二军组建以来单场战役最大的伤亡,也是他们走出国门后,最惨烈的一次战斗。要知道他们当初即使是在俄国国内帮打内战,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伤亡。

    不过第六军。第十三军毕竟也是国防军的核心主力,更是在俄国打过多场战争,久经多场战争考验和洗礼,论起战斗力,比之这些日军可是丝毫不差。越惨烈的伤亡不仅没有让二军的士气溃散,反而激发了他们的血性与野性,反而让二军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更加不要命地投入公主岭的争夺战。

    国防军这些年来几乎百战百胜的原因历来为国内外所热烈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五花八门的。严格刚。有素的练小精良的装备,不断的战争培养锤炼。临叩…民意支持和蓬勃的士气等等。然而在这众多的原因中,曾经有名荣获一等铁血勋章,立下各类型战功无数的退役老兵说了一句话,却几乎道出了无数人探求而不可得的真谛。

    因为我们不怕死!一句简朴到不可思议的不怕死三个字,几乎道尽古往今来,无数百战之师必胜的秘诀。

    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直。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一人投命,足惧千夫!

    这句不怕死背后,包含了国防军这些年来用胜利积攒的信心,包含了国防军无比强大的战斗力,包含了国防军无比完善的抚恤制度,包含了国防军这些年来艰辛的成长和成功的军人职业理念,职业素质教育的成功。不怕死,不畏死,不等于就是去送死。唯有心中无惧。敢战,敢胜,才能胜利。而胜利者。往往付出的死亡代价,总是要小上几分

    。

    挫折没有让北路军的攻击锐势变缓,反而变愕更加凌厉起来。在全歼公主岭守军,拿下这处要地后,北路军分驻双辽,四平,辽源三地休整。在总攻的命令下达后,三地国防军几乎倾巢而出,目标直指辽北重镇铁岭。

    丹东驻军接到的命令是一部原地驻守,截住决战后,可能从沈阳方向撤退的散溃日军,同时防止朝鲜的日军的牵制支援。另一部北上本溪,配合大连方面的陆军作战。而从大连登陆的驻军,在一番比之当初台湾登陆战还要激烈的登陆作战后,始才完全攻占大连。与当初台湾登陆战不同的是,大连的守军在国防军几乎占据全部空中优势?
小说分类